
人性复杂,有些人外表看似粗犷无礼,实则内心细腻,待人真诚,温暖如春,常常能成为知心的朋友和好老师;而有些人外表温文尔雅,却往往隐藏着暴躁易怒的脾气,容易与人发生冲突。如果你与这样的人交往,一定会感到不愉快;如果成为他们的配偶,生活也会陷入不断的争执和不满之中。叶公超便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人物。
叶公超于1904年出生在江西九江,家世显赫,少年时期便赴美国留学,获得了学士学位。随后,他继续前往英国进修,最终拿到文学硕士学位。1936年,叶公超学成归国,开始在燕京大学担任教授。这段时间里,他遇见并爱上了当时的一位女学生赵萝蕤。
赵萝蕤出身豪门,父亲是燕京大学的高层领导。虽然她并未留学海外,但她的学识和气质都非常出众,吸引了许多追求者。然而,赵萝蕤对叶公超并不感兴趣,认为他才高气傲,性格孤傲。每当学生们有问题向他请教时,叶公超总是冷冷地指责学生们查字典,如果没有字典,他甚至会要求学生烧掉手头的字典,去购买《牛津大词典》。这种过于自负的态度让赵萝蕤对他产生了很深的不满。
展开剩余69%被拒绝后,叶公超转而追求另一位女学生——袁永熹。与赵萝蕤不同,袁永熹天生文静,性格温婉,像一朵绽放的蔷薇,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尽管她对叶公超并没有深厚的感情,但叶公超却是她眼中最合适的选择,于是她与他走到了一起。婚后,袁永熹逐渐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成了一位全职家庭主妇,竭尽全力照顾家务,把所有的爱都奉献给了叶公超,但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冷言冷语与恶言相向。
叶公超看似温文尔雅,实则脾气暴躁,稍有不如意便会对袁永熹大发雷霆。有一次,文学系的吴宓教授到叶公超家做客,袁永熹精心烹饪了几道拿手菜招待客人。吴教授夸奖袁永熹贤良淑德,叶公超却突然大发雷霆,摔掉筷子,声称袁永熹做的菜根本不合胃口。吴教授一时愣住,气氛瞬间变得尴尬。吃过饭后,袁永熹试图温和地提醒叶公超,称在客人面前发火不合适,但叶公超只是沉默,面露不悦,心中显然不满。之后,叶公超与袁永熹的关系愈发紧张,矛盾不断加剧,婚姻也走向了不幸的结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袁永熹带着子女前往美国避难,而叶公超则留在国内。不久,叶公超被日本军队逮捕,幸得堂妹叶崇范舍命营救,才得以脱困。为了感激叶崇范,叶公超对她产生了过度的关注,并渐渐与她发展出一段暧昧关系。远在美国的袁永熹得知此事后,匆忙回国,但她并未大发雷霆,也未去质问叶崇范,而是平静地与叶公超见了一面后,便再次返回美国,再也没有主动回到中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叶公超渐渐放飞自我,变得更加放纵与莽撞。抗战胜利后,他成为了国民政府的外交官,常常出席各类宴会,结识了不少名媛。每当需要出席正式场合时,他总是写信邀请袁永熹回国陪伴自己亮相,袁永熹虽然心情复杂,但每次都不拒绝他,按时出席演绎“完美”的夫妻形象,宴会结束后,她则匆匆离开,迅速回到美国,避免再与叶公超有任何长时间的接触。
解放战争结束后,叶公超随蒋介石败退台湾,继续在政府中从事外交事务,曾代表台湾争取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直至他退休时,好友邀请他到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课程。然而,他在那里的生活并不如意,感到受到诸多束缚,仅仅呆了一个学期便辞职,之后的岁月,他选择了与花鸟鱼虫为伴,过着清淡的生活。
1981年,叶公超患病,命不久矣。临终时,他喃喃自语道:“我的妻子和儿女们要回来看我了。”然而,这只是他心中的幻想。得知他病重的消息后,袁永熹没有作出任何回应,仅仅发来一封礼貌的回信,提醒他注意保重身体。等到叶公超去世后,袁永熹也没有出席他的葬礼。经过40年分居,夫妻感情早已名存实亡,彼此犹如熟悉的陌生人。最终,袁永熹为叶公超写下了一副挽联,既是对过往的回忆,也是对这段不幸福婚姻的终结。
婚姻并非简单的相互依赖,而是两个人的共同奋斗和互相包容。两个人的家庭背景、个性、思想等多方面因素都影响着婚姻的走向。然而,最重要的,是两人是否能保持相互尊重和理解,彼此为对方着想,才能避免许多矛盾与冲突。叶公超生来高傲,凡事过于自我,缺乏对袁永熹的理解与关爱,最终导致了这段曾经被外界羡慕的婚姻的破裂,实在让人惋惜。
发布于:天津市九龙证券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