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特普会”定于8月15日举行,阿拉斯加成关键战场
全球焦点将于8月15日汇聚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特朗普与普京的会晤正式敲定。令人关注的是,阿拉斯加的选择颇具深意:历史上,这片土地曾是俄罗斯的领土,直到19世纪才被卖给美国。因此,选择这个地点不仅带有象征意义,也反映了政治微妙的博弈。对特朗普而言,阿拉斯加作为传统的红州,能够为他提供一个较为安全的环境;而普京愿意亲自前往美国领土进行会晤,显示出他不小的勇气和对局势的重视。
但这场备受期待的会晤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和相互试探。早在7月,特朗普便开始对俄罗斯发出“最后通牒”,他曾明确表示,若双方在50天内无法达成协议,将实施制裁。后来,这一期限缩短至10天,并最终定于8月8日截止。此外,特朗普还将印度作为施压对象,因印度大批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决定对其加征50%的关税,这一举措直接向普京和印度总理莫迪施加了双重压力。特朗普的战略非常简单直接——如果俄罗斯不愿意谈判,他将通过切断俄罗斯的出口路径及影响其朋友的立场来逼迫其让步。
展开剩余74%然而,普京显然并未等到最后一刻才作出回应。8月6日,在与美国特使会晤后,普京迅速与中亚、印度、白俄罗斯和中国等重要国家的领导人进行电话沟通,既是通报情况,也带有安抚的意味。这表明,俄罗斯自身并不排斥谈判。尽管战争仍在继续,国内外的压力持续增大,制裁未见松动,但经济与外交的消耗也在悄然加剧。普京或许在寻找一个谈判的机会,希望通过外交途径缓解部分压力,毕竟,与其独自硬撑,或许与美国的接触更能带来某种解套的可能。
然而,在正式的美俄会谈之前,欧洲早已采取了先手行动。8月10日,即使美国的通告还未正式发出,法国、意大利、德国、波兰、英国、芬兰六国领导人联同欧盟主席冯德莱恩,迅速发表联合声明。表面上,他们表示对特朗普努力促进和平的赞赏,表态支持美国在外交上解决冲突,且承诺“随时准备提供支持”。但其实,这份声明也在为特朗普设下了重重“限制”。首先,欧洲强调乌克兰危机的地理位置,让他们在谈判中不能被排除。其次,声明中明确指出,欧洲的支持仅限于“外交”,也就是说,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的决策依旧由欧洲掌控,特朗普无法轻易干预。更为严厉的是,欧洲还直接表态,军事和财政援助将继续,甚至可能加码。这一系列表态实际上堵住了特朗普试图通过减少援助来施压的可能性。
声明还提到了“志愿联盟”,这一表态显然是在对特朗普和普京说:欧洲的援助不是临时拼凑的,而是有计划、有组织的,绝不会轻易被中断。最重要的是,声明中还明确表示,欧洲将坚持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这意味着特朗普在谈判中无法承诺帮助普京缓解欧洲的制裁压力,因为欧洲已经表明了这一点——他们不会听从美国的指示。可以看出,尽管欧洲没有直接声明,但其意思非常明确:美俄之间的谈判可以进行,但乌克兰的利益不能被牺牲,任何涉及到乌克兰领土的妥协,欧洲都无法接受。
事实上,特朗普一贯的做法非常务实,甚至可以说是交易化的。他的核心目标是尽早达成停火协议,减少美国在战争中的消耗。早在上任之初,他就曾与泽连斯基发生过争执,认为乌克兰应该做出妥协。随着欧洲对乌克兰的军援力度逐渐增大,且内部财政面临压力,特朗普或许认为这是时候做出让步,推动谈判取得进展。
此前,彭博社曾曝光一个“领土交换”方案,其中包括让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归俄,乌克兰军队撤出部分控制区,赫尔松和扎波罗热按当前战线停火,核电站控制权另行商议。这一方案在欧洲看来无疑是一个危险信号,正因为如此,欧洲在特朗普和普京会晤之前提前发声,意图压缩特朗普的操作空间,确保自己的利益不被忽视。毕竟,过去美俄曾有过绕开欧洲直接谈判的先例,这一次,欧洲不想再次被排除在外。
目前,距离“特普会”仅剩几天时间,气氛已变得异常微妙。特朗普若想达成交易,必定要充分考虑欧洲的立场和强硬态度;而普京若期望从谈判中获得实质利益,则不得不面对欧洲持续的制裁和援助。双方原本可能的谈判空间,已经被压缩得相当狭窄。因此,这次会晤更多可能是一场“试探”和“摸底”性质的对话,若想在一场会谈中达成最终协议,难度极大。然而,欧洲已经通过提前的声明,锁定了自己的底线,接下来的几天,将决定这场复杂谈判的最终走向,全球的目光也将集中在阿拉斯加,观察特朗普与普京如何应对这一局面。
发布于:天津市九龙证券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